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毕恭毕敬是什么意思(成语“必恭必敬”和“毕恭毕敬”哪个正确?)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4 08:37:43    

“bì gōng bì jìng”成语是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中的。此诗是周幽王的太子宜臼被逐出,宜臼做诗以自怨。

诗中第三章的第一句“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看到房屋旁爹娘种的桑树和梓树,心里都是“必恭敬”,即我们现在的成语“必恭必敬”,后来也写作毕恭毕敬。所以说,这两个成语都正确。但是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这两个成语写哪个合适,一要根据教科书中的用字,二要根据老师的要求。


除了“bì gōng bì jìng”的成语,这一句中还有一个词我们非常熟知,即“桑梓”,现常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讲完了成语,我们再来看一下诗中的主人公宜臼(太子)和周幽王的命运。宜臼面对父母栽种的树木,都必恭必敬,对待自己的父母更是“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对父亲充满尊敬,对母亲深深依恋”,但因父君信谗言,宜臼“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即不能再见爹面,不能再依偎在娘身边,诗句中的“毛、里”分别代指父与母。痛心疾首的宜臼,仰天慨叹“天之生我,我辰安在?”,意思是上天既生了我,我的时运何时转呢?


罢黜在外的宜臼其实是在外祖父申侯家,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因周幽王太宠幸褒姒,不以国事为重,已经落得众叛亲离,所以此次申侯联合的进攻很顺利便取得了成功,周幽王被杀。宜臼太子被拥立继位,这就是周平王,平王把国都东迁,后来史家把自周平王后的周朝称为了“东周”。

读这首诗,我们不仅知道了一个成语,一个代名词(桑梓),还了解了一段历史。我还想补充一句,“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这一句在第七章,宜臼抱怨幽王听了谗言而不深究根底后说的一句话,这句的意思是伐木要用绳子牵引着,把它慢慢放倒,才不会伤着人,劈柴,顺着纹理才容易劈开。


作为一名家长,看到此句,引起了我地细细思量。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有没有观察到他们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性,表现就会有不同,我们有没有潜移默化地引导,让他们顺利度过过度期。如刚上小学不适应,不是赖床不起,就是一到学校就肚子疼,等等麻烦事儿是一出接一出,我们怎么办?一是粗暴地命令式强制他去学校,二是根据他的特性,耐下心,听听孩子的心声,再跟老师配合,让他尽快适应。


第一种方式,鉴于孩子小,惧怕成年人的威力,可能很快见效。但自己孩子为何有上学恐惧症,你清楚吗?你真得帮他解决了吗?说不定强压下去的麻烦,寒暑假后的开学都会上演,甚至等他上初中或高中时,又要重演。第二种方式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也得需要较长时间才见成效,但度过了这个时期,以后他的求学生涯可能就一帆风顺。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凡事我们不要急躁,遇事先冷静,先想想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这段时间来有无反常表现。自己想到的问题找不出答案,找孩子聊,话套话的,从孩子口中就知道了不少信息或问题答案。俗话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孩子的一切你都心知肚明了,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解决得让孩子心服口服。今后孩子的成长一定是积极乐观,健康的。

最后,再来解释一个字“弁”,在这首诗中它读pán,快乐的意思。但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中,它读的是(biàn),意思是鹿皮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