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太行脚下的涉县,从北朝到近代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7 10:52:00    


巍巍八百里太行绵延着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这里是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不说那一粒粒中华文明的种子,在娲皇宫的鸟语花香里张开泱泱的羽翼,在涉县这个人文历史深远广袤的要道上,只寻找一些散落的古道、石窟、古寺、古村……看花开花落,品古色古香。

涉县的地理位置正是以山多水美的太行秀色作为屏障,从北朝算起,北齐时期皇室贵族频繁来往于都城邺城(今邯郸临漳)和陪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境内)之间,滏口陉这一条古道上,除了被人熟知的南北响堂与水浴寺外,还有诸如林旺石窟等鲜为人知的摩崖造像铭记着信仰驻足过的痕迹。

上图:涂氏先茔石刻(省保)

上图:原曲古村落(省保)

上图:娲皇宫(国四)

清漳河绵延涉县直下汇入漳河,风景是秀丽而不失凝重的,透过岁月斑驳的旧迹,访古涉县第一站便来到林旺石窟。林旺石窟因地处偏僻、被清漳河阻隔等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鲜为人知。从现存隋代石碑碑文可知,林旺石窟于北齐末年开凿,在即将竣工之时,建德六年正月,北周武帝率军攻入北齐都城邺城,消灭北齐,并开展灭佛活动,周武帝下令禁灭北齐境内佛教,作为北齐皇帝往返于都城邺城和陪都晋阳的必经之地的佛事必然会遭遇停工。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北周灭亡,时隔十年后的隋开皇七年,林旺石窟重启石窟凿刻修建,完成北齐未了的佛事工程。可惜的是特殊年代的文化洗礼,林旺石窟被损毁后的现状很是糟糕,除窟顶的塔形高浮雕外,窟内造像只能看个轮廓。








上八图:林旺石窟(河北省省保)

涉县西北部清漳河西岸有一个不小的村子,因在村西有一道红土岭故名赤岸村,这个村最有名的是红色抗战旧址,却有一处摩崖石刻有着清晰的唐代题记,延续着涉县林旺石窟之后的佛事印记。

赤岸摩崖石刻龛形一致,相对保存最好的一龛雕刻一佛二菩萨,并排一龛无造像,最为珍贵的是龛左侧“唐天宝九年三月”的清晰题记,是赤岸摩崖石刻凿刻时间最有力的证明。

上图:赤岸摩崖石刻(河北省省保)

涉县偏城镇艾叶峧村东南的象山山腰,是艾叶峧石窟的所在地,艾叶峧只剩一窟,窟顶有人字形凹槽,窟门两侧力士均被毁,左侧有摩崖碑一方,模糊可以看出“响堂山”三字。有记载艾叶峧石窟开凿于北齐,石窟所在地也正是并邺路古道上,这里已远离南北响堂所在的峰峰矿区,由此可见响堂山并不是山名,推测应是对佛事的称谓。窟内保存最好的是南北两壁的一佛二弟子,主尊应有造像五尊,人为损毁痕迹严重。


上二图:艾叶峧石窟(河北省省保)

涉县即将驶入山西长治黎城县时,曲里村西的山头上有一座明代石窟,窟室用两根高大的石柱分为三间,石柱上遍布佛像。正中佛坛上雕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在莲座上,石窟下有石塔两座,其中一座为僧人寿塔。









上九图:曲里千佛洞石窟(国八)

回到曲里村,该村名不见经传,隐于太行脚下实在低调,却还有一座铜佛寺,提起寺名几乎没人知道,但如果提起涉县娲皇宫,好古之人几乎是人尽皆知了。娲皇宫里石刻馆里有座石塔只剩两级,石塔最初的所在地就是曲里村铜佛寺,那是早些年被盗追回后存放在娲皇宫的。

曲里铜佛寺建筑是新建的,大殿前有一座四级方形石塔,上有明代弘治十六年题记。最为惹眼的是西跨院里的七级六面千佛塔,塔身上遍布佛像,塔铭上确切记载千佛塔建于大明嘉靖十三年。




上三图:曲里铜佛寺(邯郸市保)

古建筑承载的是中华传统文明与历史文化,其蕴含的智慧与信仰是现代文明的根基,太行脚下的涉县,向后世讲述着几个世纪的不老情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太行五指山脚下有两座古寺像是

融入自然风景中的老电影,一砖一瓦一柱一檐,都见证过历史的变迁。

文献中记载清泉寺有泉水出自石壁间故名“清泉寺”,现存五座大殿构成了古寺的全部格局,从庞大的建筑群落可以联想到初建时时逢盛世,佛教鼎盛的场景。可惜上世纪末一场火灾导致古寺大部分建筑被毁,如今的寻访,只在山门、钟鼓楼及藏经殿还能寻到明清的痕迹。









上九图:涉县清泉寺(国八)

清泉寺下一座净因庵建于清代,整座古建筑建于幽谷之上,太行为障,石塔高耸,风景如画。




上四图:涉县净因寺(邯郸市保)

涉县井店镇一座成汤庙山门是整个涉县年代最老的木结构古建筑,山门始建于金代,明嘉靖年间有过重修,珍贵的是石柱上留有大量题记,内容多为记载民生。“庚午年五月种地麦田全无”、“康熙十八年地动三次连阴雨四十日”、“道光十一年地震山崩地裂墙倒屋塌民无所居”,民不聊生的岁月里,古寺寄托过太多祈求吧?这山门聆听过多少故事……





上五图:成汤庙山门(国六)

任你金元明,怎比得上乡野古寺有感觉?崇庆寺建于明代,柱子上有明确的嘉靖建寺题记,青草翠绿,古意盎然。



上三图:涉县清泉寺(河北省省保)

索堡镇常乐村有一座龙王庙大殿始建于元代,民国时期有过大修,大殿内柱留有贴金的蟠龙图案,如今大殿已经修缮一新,不知殿内蟠龙安否?





上五图:常乐龙王庙正殿(国七)

玉泉寺大殿在我寻访的时候正赶上维修,始建于金代,但后世均有大规模修缮,抗战时期大殿曾做过晋冀鲁豫边区公安局。

上图:玉泉寺大殿(国七)

在近代历史中,太行也是中国革命的脊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太行山指挥华北军民坚决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29师九千多人从陕西富平出发,翻越太行山,进驻涉县。以此为中心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至今涉县留有一些抗战旧址,铭记着那段峥嵘岁月。





上五图: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国四)

129师曾在涉县驻扎六年,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序幕,并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岁月冲淡了和平年代对艰苦抗战的记忆,却在一村一岭间,铭记着红色的历史。







上七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国七)

生活总在催促着人们不断努力,大城小市的消亡、遗失、改造、变迁、重建……当你物理上的故乡再不能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在太行深处的涉县,在漫长历史长河里留下来的信仰寄托,便幻化成都市中成人们的精神故里,予以你心安的力量。

静谧的缓慢时光将你环绕,这份宁静是否知道,他们熬过岁月风霜与人为损毁的艰辛,是一条绵延不绝的生命线,连接着历史、现在与不可知的未来。亘古的天地,渺小的人类,造物者远去,心安便是人类心底不变的寄望。